阳泉古代名人廉政故事|田雨公直谏肃吏治
来源:阳泉市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2022-11-09

田雨公(1808~1876),字敬堂,号杏轩。清代盂县香河村人。

田雨公5岁开蒙,父亲教他读《三字经》《千字文》《治家格言》,经常讲直言敢谏、不畏权势、为民请命的历史人物的故事。田雨公曾表示:“大丈夫本该如此,儿应该向这些先辈们学习。”雨公年18岁时就为邑庠生第一,于道光十五年(1835),到省城应乡试中了亚魁,时年27岁;道光十八年(1838)中了进士,时年30岁,后选庶吉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道光二十四年(1844),被选为甲辰会试同考官。

道光年间,发生了震惊朝野的“王鼎尸谏案”。王鼎是军机大臣兼大学士,当时正在进行禁烟运动以及发生了鸦片战争,王鼎主战,又支持林则徐禁烟,道光帝不听,后来王鼎写好谏言以死进谏。王鼎在给道光皇帝的遗折中指出:“条约不可轻许,恶例不可轻开,穆不可任,林不可弃也。”这个“穆”指的是穆彰阿(穆彰阿权倾朝野,门生弟子遍布),“林”指林则徐。当时,穆彰阿以“和”迎合道光皇帝,取悦苟且偷安的群臣。尸谏案发生后,穆彰阿的党羽陈孚恩首先侦知此事,迅即告知穆彰阿,穆彰阿命与王鼎同乡的张芾、聂沄以威逼利诱的手段,从王鼎之子王沆手中拿走遗折,另以他折上奏,致使王鼎虽死,谏言却没能上达。而事件中的聂沄因此备受穆彰阿的青睐,许以大考登魁。在甲辰会试中,穆彰阿意欲聂沄为科考第一名,于是便嘱其他三总裁和十八同考官,并授以关节。而十八同考官中就有田雨公。他虚与应酬,在第二天的考试中,发现所说试卷,锁入箧中。其他同考官没有发现聂的试卷,便到处找寻,最后在陕西考房中找到田雨公,他故意说道:“我昨夜不小心,有一试卷被蜡烛烧毁,莫非是诸君所要找的吗?我明天自会请求失职处分。”众人面面相觑,作声不得。这样,惩治了这个趋炎附势、钻营投机的聂沄。因为是科场舞弊在前,穆彰阿也只好吃了哑巴亏,此事不了了之。当时穆彰阿大权在握,科道九卿的升降皆取决于他,朝野上下无不知晓,田雨公明知担着很大的干系,居然敢这样做,足见其胆识人品。

道光二十九年(1849),田雨公任江西乡试正考官,为朝廷选拔出许多人才。不久升任大理寺少卿,兼领稽查右翼宗学。大理寺古称廷尉,负责审理诉讼平反冤狱,但大部分官员都习惯了“随例画诺”,办事敷衍塞责、互相推诿扯皮。而雨公是一个办事认真、讲求原则的人,凡事“穷研详究,间於定案加纠驳”。每每阅读案件材料,都夜不能寐。遇到疑难案件,必要自己查访思考,得到实情,分析清楚方才作罢。

道光年间,清政府已走向内忧外困的境地,政治上因循守旧,腐败成风,社会内部矛盾重重,外来列强又不断欺凌。朝廷官员或尸位素餐、浑浑噩噩,或贪污腐败、投机取巧,以至于外夷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。道光二十二年(1842),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,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南京条约》,各地民众不堪忍受贪官污吏的盘剥,纷纷起义造反。

在清政府内忧外患的现实面前,田雨公心急如焚,想到物必自腐,而后虫生。于是他直陈时政,论议得失。上疏言政时,他从不计利害,谔谔直言。道光三十年(1850),他上疏道光帝,针砭时弊,建议振纲纪、肃吏治。尖锐指出当时总督、巡抚有四习,即“好谀、苟安、掩饰、取巧”;当时吏治废弛有五端,即“仓库、漕运、盐法、兵利、河工”。四习不除,则五政不举。比如,大省亏空正项钱粮至数百万,运弁帮丁水手向州府索要,州、县克剥花户,督抚、总漕却很少能约束禁止得住。领兵的将领不懂得带兵,当兵的不听命令不卖力,以致地方偶有剿捕,动不动就动用数百万金才能了事;许多银子名为修筑疏浚河道之用,实际自修防以来已经有许多年了,年年修筑堤坝却不见加高,岁岁疏浚河道却不听说加深,只听说每年白白地请求岁修,侥幸没有发生大事,便为工员多请求些财务。各位督抚大吏身负重任每天讲整顿,到如今还是没有什么成效,都是由于因循积习以至于此。因此必须要对督抚赏罚严明,此乃当务之急。咸丰初年,他又上疏“用人、行政、得失”等政见,讲得切中时弊,颇得皇上称道。当时军事疲惫,军费不足,有朝臣建议加征税收,但老百姓已经不堪重负,田雨公上疏力谏,才算罢休。可惜清朝政府已经走向没落,如大厦将倾,任何好的建议已经无力回天了。

咸丰三年(1853),田雨公乞假归里,称病不出。后被延聘为平定冠山书院、榆次凤鸣书院、太原晋阳书院山长,讲学20余年。田雨公在京为官时,清正廉洁、不畏权贵、秉言直谏;在书院讲学时,慕名前往请教学习的人甚多,门生中登科入仕者不绝。

来源:市委宣传部  市委党史研究室(市地方志研究室)  阳泉日报社